大便由肠道排出,但与脾胃的腐熟运化、肝的疏泄、肾阳的温煦及肺气的肃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询问大便的情况,不仅可以直接了解消化功能的状态与代谢情况,而且亦是判断疾病寒热虚实的重要依据。
大便与疾病
1.便次异常
(1)便秘:又称大便难。指大便燥结,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或时间虽不延长但排便困难的症状。胃肠积热,或阳虚寒凝,或气血阴津亏损,或腹内癥块阻结等,可导致肠道燥化太过,肠失濡润,或推运无力,传导迟缓,气机阻滞而成便秘。便秘除常见于肠道病变外,肛门部的病变、肌痿、风[喑]痱、肠外肿块压迫、温热病过程中、过服止泻药或温燥之品、腹部手术之后、全身衰惫状态等均可出现便秘。
(2)泄泻:又称腹泻。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不成形,甚至呈水样的症状。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或饮食所伤,食物中毒,痨虫或寄生虫积于肠道,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或久病脾肾阳气亏虚等,均可导致脾失健运,小肠不能分清别浊,大肠传导亢进,水湿下趋而成。脾胃、大小肠、肝胆胰的病变常有泄泻的症状。临床有暴泻与久泻之分,暴泻多实,久泄多虚。
2.便质异常
(1)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食物的症状。病久体弱者见之,多属脾虚、肾虚;新起者多为食滞胃肠。
(2)溏结不调:指大便时干时稀的症状。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所致。若大便先干后稀,多属脾虚。
(3)脓血便:又称大便脓血。指大便中含有脓血黏液。多见于痢疾和肠癌。常因湿热疫毒等邪,积滞交阻肠道,肠络受损所致。
(4)便血:指血自肛门排出,包括血随便出,或便黑如柏油状,或单纯下血的症状。多因脾胃虚弱,气不统血,或胃肠积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等所致。若血色暗红或紫黑,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者,谓之远血,多见于胃脘等部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