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腹泻主要是以排便的次数增加,粪便稀溏,完谷不化,甚至是泻出如水样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暴泻,泻下腹痛,腹胀满,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一般属于实证;慢性久泻,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腹痛程度弱一些,喜温喜按,口不渴,神疲肢冷,多属于虚症。
导致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
1、饮食不节。吃的食物不卫生,过食寒凉,或是吃了变质的食物都会导致腹泻。这种腹泻往往拉出来就好多了,只要体质还可以,就不会持续太久;
2、风邪。在春天受了风邪,在入夏之后就可能发生“飧泻”。他们往往先腹痛,接着就想排便,排便后肚子就不痛了,这种情况一天得有好几次。同时排出的粪便偏稀,甚至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完谷不化”。
3、湿盛。而湿又要分其寒热,寒湿泻下清稀,舌苔白腻;湿热泻下多如酱黄色,舌苔黄腻。
4、脾虚。补土泄泻论治,一般暴泻责之湿盛,久泻咎于脾虚,“脾虚则健运无权,湿浊内生,泄泻以成”。
5、食滞。若是宿食阻滞肠胃,导致肠胃运化失司,就有可能会导致腹泻。这种腹泻往往粪便较臭,嗳腐酸臭,整个人不思饮食,舌苔也较为厚腻。
腹泻的养与防
1、急性腹泻患者在每次大便之后用软纸轻轻擦拭肛门,并用温水清洗,以免肛门粘膜溃破发生感染。重度腹泻者容易伤津耗气,要注意及时补充体液防止津液亏损,可以吃点淡盐粥等养胃生津。
2、加强食品卫生及饮用水的管理;饮食要节制,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储存加工食品要用两套刀具及器皿处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冰箱中熟食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脾气旺盛不易受邪;要注意生活起居有规律,防止外邪的侵害;夏天切勿贪食寒凉,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4、辨证论治。若因湿盛而腹泻则运脾化湿;若因脾虚而腹泻则健脾益气;若因食滞而腹泻则消食导滞。总之,一定要明辨病情,同时须顾及病者的体质,平日的嗜好,旧有的宿疾及饮食、居住、药敏等情况,因人制宜,审证探因,再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