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带血这种情况,其实是属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大便出血主要是因为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直肠和肛门部位出血造成的,提示肠道有器质性病变。医学上将肉眼能见到的便中带血称为显性便血,肉眼见不到的则称为大便潜血。此外,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导致出血。根据便血的颜色、形状及伴随的全身症状,可初步判断出血的来源部位。

>>>>您的病情具体符合哪种情况?点击免费咨询在线        

  便血的颜色性状

  1、鲜红色的血

  一般来说,如果在大便时流出的血是鲜红色的,这往往就是最明显的便血,因为一眼就可看到。鲜血往往是大肠或其以下的问题,即大肠、直肠、肛门处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痔疮、肛裂,其他的还有肠炎、肠息肉甚至肠癌等。

 2、黑粪

  在大便带血的三种类型中,这一种要比潜血容易发现得多,患者排出的粪便是深黑的,呈糊状,也有人描述看上去像沥青一样,而且有一股难闻的味道。粪便之所以是黑色是因为血液在胃肠道停留得太久,经过胃肠消化,红细胞破坏后形成硫化铁的缘故。可想而知,有黑粪的患者是消化道前半部分出血,离肛门比较远,如食管、胃、十二指肠出血。

 3、潜血

  医学界常常把这种大便带血又叫做隐血,因为它是一种潜在的、隐藏的出血,患者自己常常察觉不到出血,大便的颜色也没有改变,只有在化验大便的时候才发现便中有少量的血细胞。虽然潜血时大便中的血很少,但因为很晚才发现,患者常常在发现时已出现贫血。出现潜血是因为患者的消化系统受伤,如溃疡、发炎、癌症等,而慢慢出血。

→想知道这是什么病,详情请咨询在线       

 大便带血的主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大便带血的主要原因是直肠息肉或肠套叠,青年人便血以痔、肛裂和结肠炎为多见,中老年人便血同时伴有大便习惯改变者,要考虑到肠道肿瘤的可能性。便血的颜色可因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长短而不同。如果经常于便后滴出少量鲜血,病人没有腹泻、消瘦等,则以痔的可能性较大。如血液与粪便相混合,并伴有粘液,结合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要分别考虑癌瘤、息肉、慢性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