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侵及结肠黏膜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常开始于左半结肠,后蔓延至结肠近端乃至全结肠,以连续方式逐渐进展。
结肠炎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乙状结肠炎,新生儿免获结肠炎等。
结肠炎的病因主要有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反应等,结肠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
结肠炎的发病与血缘家庭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15-30%其直系血缘亲属也患此疾病。 精神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结肠炎患者多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差,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结肠炎都有哪些症状呢?
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主要临床表现有左下腹或小腹频繁隐痛或绞痛、腹泻、黏液便及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等症状反复迁延不愈,常伴有消瘦乏力等。
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全身症状表现有发热、贫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人病情突然恶化或初次发病就呈暴发性,表现严重腹泻,便中带血,并有高热、呕吐、心动过速、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不清甚至结肠穿孔,严重可能会造成死亡。
结肠炎,到底怎么办呢?
1)结肠炎患者要注意充足的休息,减少精神压力和体力消耗。
2)严重腹泻的患者要注意补充营养物质、水分和电解质,及时静脉补充水、氯化钠和钾盐,纠正水和酸碱平衡紊乱。
3)坚持补充肠内营养,如水苏糖等益生元,能够有效增殖肠道益生菌,抑制有害菌,调理肠道微生态环境,便秘、腹泻双向调节。水苏糖经常用来做肠内营养剂的重要成分,在调理肠道菌群平衡中,效果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