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由于脱肛病情发展缓慢,早期大多伴有肛门下坠感或里急后重,会被有不少患者误以为是痔疮,不予重视,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脱肛呢?

>>>>您的病情具体符合哪种情况?点击免费咨询在线医生       

 脱肛的病因:

  1、解剖因素:发育不良幼儿、营养不良患者、年老衰弱者,易出现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小儿骶骨弯曲度小、过直;手术、外伤损伤肛门直肠周围肌或神经等因素都可减弱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直肠易于脱出。

 2、腹压增加:如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难、多次分娩等,经常致使腹压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3、其他:内痔、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诱发黏膜脱垂。

→想知道这是什么病,详情请咨询在线医生        

  脱肛的症状:

 1、脱出:这是肛门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抵抗力逐渐减弱,日久失治,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突出,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而且不易复位,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2、出血:一般无出血症状,偶尔大便 干燥时,擦伤粘膜有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拭擦时有血,但出血量较少。

 3、潮湿:部分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以致有潮湿感。或因其脱出,没有及时复位,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粘液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搔痒。

 4、坠胀:由于粘膜下脱,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有的还感觉股部和腰骶部痪胀。

  5、嵌顿:大便时,肛门直肠脱出未能及时复位,时间稍长,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发炎肿胀,并导致嵌顿。这时,粘膜由红色逐渐变成暗红色,甚至出现表浅粘膜糜烂坏死、或脱垂肠段因肛门括约肌收缩而绞窄坏死。病人症状亦随之由局部反应发展到全身,出现体温上升,食欲减退,小便困难,大便于结,疼痛坠胀加剧,坐卧不安,甚者发生肠梗阻症状。

>>>我到底该怎么样呢?挂号,点击咨询预约        

预防措施:

 1、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

 2、不要久站久坐,适当增加运动,特别是提肛运动。

 3、每天定时大便,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以5分钟左右为宜。

  4、每日清洗肛门,保持肛门的清洁。

 5、如果大便干燥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服用润肠通便的药,不可自己随便乱用泻药,以免形成药依赖性。

◆医院环境:标准的层流净化手术室,避免感染!

◆医保报销:响应国家号召,真正惠民、为民!

◆康复检查:电子肛肠镜,科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