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追剧,胡吃海喝,一坐一天……如果经常这样,那肠道很可能正处于“半休眠”状态。医学研究证实,肠道蠕动慢的人,更容易出现消化障碍。一旦肠道“堵车”,就会降低肠道的蠕动速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所以,让肠道“动”起来。
“肠”见病不好惹
如果持续数天腹痛腹泻,也许这不是普通的拉肚子,可能患上了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通常会有腹痛、腹泻、便血、肛瘘、营养不良等肠功能受损的症状,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两种疾病。
炎症性肠病是慢性病,是一种与遗传、免疫功能相关的疾病,经常熬夜、常吃快餐、吸烟、饮食习惯不佳、缺乏日照致维生素D缺乏等,都可能加重炎症性肠病。年轻人免疫力较强,一旦患上炎症性肠病,自身排斥反应非常强烈,过度免疫,反而让正常的消化道严重受损。如果持续6周以上有慢性腹泻的情况,就要引起重视。如果年纪轻轻,有腹泻、腹痛、体重减轻,排除肿瘤疾病外,就要考虑炎症性肠病,应及时就医。
4个坏习惯给肠道添乱
《2018国人肠道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超过85%的人群存在肠道问题,主要集中在腹泻和便秘,腹泻比例为48.7%,便秘为47.6%;男性和女性的肠道问题差异明显,男性易腹泻,女性易便秘。
1、暴饮暴食,菌群失衡。各种小吃、聚会大餐、餐馆外卖少不了高油、高热、高糖、高脂食物,植物类食物吃得少,不规律饮食会影响菌群平衡,肠道产生的有害物质增加,保护能力下降。
2、熬夜玩乐,肠道失调。一些人就晚上熬夜娱乐,白天补觉过头。过度疲劳和不规律排便会改变肠道的菌群平衡,肠道菌种和数量因此失调,引发肠胃紊乱。
3、缺乏运动,毒害肠道。喜欢宅的人,习惯了“葛优躺”,久坐不动导致肠道蠕动变慢,消化负担加重,代谢废物排不出去,就会残留在体内毒害肠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4、滥用药,破坏屏障。多数人一出现感冒、炎症这些症状,就服用抗生素。乱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的保护屏障,患肠胃炎的风险大大增加。
我院的医生建议,三餐要定时定量吃,七八分饱后就放下筷子。吃饭时间保证在20分钟以上,吃每口饭应有意识地放慢速度。应该适当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 为避免消化不良,尽量少坐多动。运动过程中,人的腹式呼吸会加强,不仅可以改善腹腔脏器的血液循环,还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调节整个消化道。
防止因作息不规律打破肠道菌群平衡,引发肠道疾病,造成便秘和消化不良。 及时释放工作压力和坏情绪,避免消化功能出现“情绪化”反应。当处于焦虑、愤怒、忧伤、紧张等不良情绪下,就会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反酸、烧心、便秘等症状。常做肠道保健操可以增强腹压刺激和肠道机能运作,使血液循环更顺畅,经常做有助于消化,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温馨提示:若有需要您可以与我们取得联系:
医院电话:023-85375120
医院qq:3303623010
医院地址: 重庆永川区内环南路777号附57号(永川商贸城附近)